tài rán chǔ zhī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泰然处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李民反复试探,他都不动声色,泰然处之。
2.有些自由主义严重的人,听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论也不批判斗争,泰然处之,行若无事。
3.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好玩极了,那么多观众鼓掌叫好,它都泰然处之,毫不理会。
4.对恐怖事件他泰然处之。
5.对于昨天所发生的事,他泰然处之,一点也没有放在心里。
6.勃拉卡斯公爵对国王和大臣这种盲目的泰然处之的态度深感不解.
7.因此兰镇长说了一大套之后,冯书记才能依然泰然处之,曲意迎合。
8.值得重视的是,那些具有最大胆的思想观点的人,对于外界的清规戒律也最能泰然处之。
9.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
10.但当狂风恶浪骤起时,却只有像您这样大智大勇的人方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have no nerves
etwas mit Fassung tragen
凡事先要禀岳父(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