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首页 /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tuì bì sān shě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用法

退避三舍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造句

1.约翰解释说橘黄色的羊群更加惹眼且易于分辨,会让盗贼们退避三舍

2.一些示威者聚集在祖科蒂公园内,但大部分经常光顾此地的建筑工人和办公室职员都退避三舍

3.当主题是达尔文主义时,在科学论述中经常运用的怀疑方法论就退避三舍了。

4.就天性来说,对于会造成伤害的事物所有的人都会退避三舍,而会设法求得以及赞赏美好的或有帮助的事物。

5.我请求大家为“千年挑战账户”拨款,以便美国的援助能够送到需要援助的人们手中。在这些国家,民主正在崛起,腐败正在退避三舍

6.每当收听美国运动赛事的解说时,英国体育迷们有时会想退避三舍。在美国,评论员更愿意大喊大叫,解说也更加戏剧化。

7.你总是退避三舍吗?

8.他说女孩子的父亲都因他的事业对他退避三舍

9.原来那些令人讨厌的习惯和坏脾气似乎都退避三舍

10.他现在只要一喝醉酒,就会拔出他的水手弯刀,将它放在面前的桌上,使别人都对他退避三舍

成语翻译
英语:

give one a wide berth

日语:

三舎(さんしゃ)を退ける,譲歩(じょうほ)して人と争(あらそ)うのを避ける例え

俄语:

отступать назад <уступать>

德语:

jm aus dem Weg gehen,um einen Konflikt zu vermeiden

成语谜语

狡兔藏(打一成语) | 一再让房(打一成语) | 一再让住房(打一成语)

退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释义: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释义: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色彩:中性成语
舍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打家劫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犹言左邻右舍。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