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

首页 / 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用法

见利忘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造句

1.现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狭窄见利忘义

2.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3.小人通常是见利忘义的。

4.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5.有些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

6.哪个老板愿意背上那种见利忘义的坏名声?

7.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8.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9.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能结交他。

10.那种见利忘义,宠辱皆忘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成语翻译
英语:

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成语歇后语

拾钱不认街坊 | 拾钱不识街坊

见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缝:缝隙;空子。看见缝隙就插针进去。比喻善于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时间和空间。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工作期间,哥哥见缝插针地充实自己。
  • 释义: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表面上看他是个廉洁清正的人,而背后常干一些见钱眼开的事。
  • 释义: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王爷爷听到孙女在吊嗓,一时见猎心喜,也陪唱了一段。
  • 释义: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能泰然处之。指遇事沉稳不慌。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类事,我知道得多了,见怪不怪,你可别记在心里,影响自己的情绪。
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伪装仁慈善良。
  • 释义: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他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人。
  • 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