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首页 /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法

举一反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典故
  •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造句

1.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2.是想着上京找人“摆平”,还是严肃处理、举一反三

3.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5.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6.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7.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8.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9.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10.峦头理气互扣,举一反三,环环相接。

成语翻译
英语:

From one sample you may judge of the whole.

日语:

一(いつ)をもって他を察(さっ)する

俄语:

судить по аналогии

德语:

vom Einzelnen aufs Allgemeine schlieβen

法语:

de la connaissance d'une chose en inférer d'autres

成语谜语

四人以手表决,少数表示同意(打一成语) | 二(打一成语) | 走马荐诸葛,草庐几奔波(打一成语) | 卅(打一成语) | 四人表决多数否(打一成语)

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新时代开始了,举国上下,虎啸风生,龙腾云起,一派生机。
  • 释义: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一对伉俪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下课后,同学们两两三三走出教室,去操场自由活动了。
  • 释义: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每次我做错事了,妈妈都暴跳如雷,但这次,妈妈和风细雨的给我讲了“事不过三”的道理,让我羞愧不如。
  • 释义: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形容求少得多。
  • 释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