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三

首页 / 鼎足而三
鼎足而三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dǐng zú ér sān

释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用法

鼎足而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三分天下。

造句

1.临摹教学、实物写生和画史画论研读,三者鼎足而三,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支柱。

2.狭邪小说与侠义公案、谴责小说鼎足而三,但其研究仍显薄弱。

3.游仙诗,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三的一个诗歌品种。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of three rival powers)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cauldron

鼎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鼎成龙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最后两位穿布衣长衫的老者,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报纸上常刊登他们的照片。
  • 释义:见“鼎足三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鼎成龙去”。
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 释义: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下课后,同学们两两三三走出教室,去操场自由活动了。
  • 释义: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每次我做错事了,妈妈都暴跳如雷,但这次,妈妈和风细雨的给我讲了“事不过三”的道理,让我羞愧不如。
  • 释义: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形容求少得多。
  • 释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