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首页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八字成语
  • 形式
    8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释义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用法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翻译
英语:

be unable to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明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 造句:我明白了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痛苦。
  • 释义: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 色彩:中性成语
薪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同“救火投薪”。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粮柴少得可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释义: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