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首页 / 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释义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用法

声色俱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典故
  • 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造句

1.老板声色俱厉的责备把聚集在办公室外的职员们吓坏了。

2.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从来没有声色俱厉地训过我们。

3.他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4.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5.老校长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王。

6.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一番。

7.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对他讲明道理,耐心教育,不要声色俱厉地责骂。

8.他演讲到结束时,声色俱厉地喊起杀贼救国的口号,让在场的听众热血奔腾。

9.爸爸声色俱厉的对我说:“你这次考试怎么又没考好!”。

10.她插身进来,讲得声色俱厉,使得经理哑口无言。

成语翻译
英语: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日语:

声(こえ)も顔つきもきびしい

俄语:

делать грозный вид

法语:

ton et mine également sévères

成语谜语

彩调剧(打一成语) |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打一成语) | 霹雳火(打一成语) |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打一成语)

声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无视浮光掠影中的放纵,不理声色犬马中的沉沦,只爱你不经意间的那个回眸,一笑倾城。
  • 释义: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修道士的极端压抑与声色狗马者的放任之间的某个地方,掩藏着道理。
  • 释义: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声势浩大的游击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过来。
  • 释义: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色彩:中性成语
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们将再接再厉,製作更精采的节目,答谢大家。
  • 释义: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