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首页 /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释义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用法

反求诸己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造句

1.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只要反求诸己,我们就会明白,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

4.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5.我们不知道反求诸己,求自心的话,我们就会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6.李经理成功的秘诀,就是时时反求诸己,不断检讨自己的失误。

7.如果工作上出了问题,则应该反求诸己,而非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

8.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首先应该反求诸己,检查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才对。

9.老王时时不忘反求诸己,自我检讨,难怪做人处事绝少有所缺失。

10.既然你想要连任理事,就应该反求诸己,认真做事,而不是发黑函中伤他人。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复归于朴实、淳正。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反裘负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 色彩:贬义成语
己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看成好朋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把我视为知己,我也有同感。
  • 释义: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是呀,现在的人大部分都非常冷漠,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不论是现实里还是网络上,网络上很多人觉得事不关己,所以说话总是很过分,遇到自杀死了的新闻总有人评论说要死不要连累别人,遇到自杀没死的就说真想死就悄悄的死了,根本不会让人知道,人的恶毒大概就体现在对生命都这么冷漠吧。 
  • 释义: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色彩:贬义成语
"反求诸己"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