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墙钻穴

首页 / 逾墙钻穴
逾墙钻穴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ú qiáng zuàn xué

释义

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

出处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用法

逾墙钻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 跳墙钻洞
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越墙、钻洞。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借指男女偷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逾:越过。战国初魏人段干木回避魏文侯的征召。越墙逃跑,回避被征召。泛指隐士拒绝出仕
  • 色彩:中性成语
穴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狡兔三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犁庭掃穴”。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犁庭掃穴之意……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 清 钱谦益 《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談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與清夜置酒,明燈促坐,扼腕奮臂,談犂庭掃穴之舉。” 柳亚子 《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傳捷報,犁庭掃穴縛元凶。”亦省作“ 犂庭 ”。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計伸犁庭威,十萬環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 成化 間,副使 涂棐 設計犁掃,漸就編差。” 高旭 《哭张伯纯先生》诗:“犂庭夙抱感精靈,贏得他年照汗青。”
  • 释义: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抗战时期,我们的地下工作人员,身居龙潭虎穴而无所畏惧。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