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功劳

首页 /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hàn mǎ gōng láo

释义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出处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用法

汗马功劳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战功。

典故
  • 古时作战多用马。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战斗次数越多,战况越激烈,出汗当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韩非子·五蠹》就有“汗马之劳”的说法。《战国策·魏策》也有:“张仪说楚曰:‘不费汗马之劳,不费十日。而拒扞关’。”(扞,扞关,地名。)《史记·晋世家》叙述春秋时晋文公的一段故事时,也说过“汗马之劳”的话。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所以又称公子重耳。他曾流亡国外达十九年之久,后来回国做了国君,而且称霸一时。当他回国之初,即位为晋文公时,对于随从他流亡的人员,一一论功行赏。有个小臣名叫介之推,没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劳,也不求赏赐,躲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了。另一个小臣名叫壶叙,见三次行赏都没有他的份儿,便对晋文公说:“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晋文公当即把行赏的标准向他说明:“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箭矢炮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我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史记·萧相国世家》和《汉书·萧何传》也有一段有关“汗马之劳”的故事。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造句

1.你过去虽然为集资建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事后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吃老本。

2.王先生因汗马功劳而官拜少将,如今却因贪污案件而沦为阶下囚,说来令人不胜唏嘘。

3.诸葛亮初出茅庐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来刘备蜀国托付给了。毕竟独木难支。诸葛亮死,蜀汉还灭亡了。

4.没有李经理的汗马功劳,公司哪能有今日的规模?

5.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6.在创业时期,他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7.对于这项工作,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8.火箭炮的射程远,杀伤力强,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9.在抗日战争中,这位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应该永远铭记。

10.他在军中服务多年,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如今终于晋升为少将。

成语翻译
英语:

one's contributions in work

日语:

汗馬 (かんば)の労 (ろう)

俄语:

боевые заслуги

法语:

exploit militaire

汗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汗流至踵”。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汗牛充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汗流至踵”。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们走走停停,谈笑风生,顾不得腰酸腿软,汗流满面,兴致勃勃爬到了山顶。
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 释义: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 释义: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