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

首页 / 鸣鼓而攻
鸣鼓而攻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释义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用法

鸣鼓而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典故
  • 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成语翻译
英语: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佩玉饰曳印组。谓任高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申诉冤屈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 色彩:中性成语
攻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一难关,看来要采取内外夹攻的办法才能攻破。
  • 释义:见“贫病交迫”。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