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冤叫屈

首页 / 鸣冤叫屈
鸣冤叫屈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拼音

míng yuān jiào qū

释义

指申诉冤屈

出处

巴金《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用法

鸣冤叫屈作谓语、宾语;指申诉冤屈。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voice grievances and complain of being wronged

日语:

無実(むじつ)の罪(つみ)を訴える

俄语:

обратиться с жалобой

德语:

sich in Klagen über erlittenes Unrecht ergehen

成语歇后语

县太爷门前打鼓 | 屈死鬼进衙门 | 肚脐眼儿发脾气

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种言论只能为谣传者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 释义: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色彩:中性成语
屈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
  • 释义: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在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者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各种酷刑,却始终威武不屈
  • 释义: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