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qī
  • 繁体字:七
  • 总笔画:2
  • 部首:一(一字旁)
  • 部首笔画:1
  • 声调:阴平
  • 结构:独体结构
  • 造字法:会意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金
七字的基本解释

◎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七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ī 
〈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词性变化
qī 
〈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七字的起名寓意

(qī)用作数目字。

七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qī]
[《廣韻》親吉切,入質,清。]
(1)数词。六加一所得之和。
(2)文体的一种。亦称七体,为赋的另一形式。南朝梁萧统《文选》列“”为一门,收录枚乘《七发》八首,曹植《七启》八首,张协《七命》八首。
(3)旧俗人死后每七日一祭,俗称曰“”。
(4)指西方。
(5)姓。明代有七希贤。见明凌迪知《万姓统谱》。

七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上古音]:质部清母,tsiet
[广 韵]:親吉切,入5質,qi,臻開三入眞A清
[平水韵]:入声四质
[唐 音]:*tsit,tsit
[国 语]:qī
[粤 语]:cat1

带七字的诗句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唐朝·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七夕》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唐朝· 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唐朝· 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清朝· 曹雪芹《咏白海棠》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唐朝· 李商隐《富平少侯》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唐朝· 李商隐《壬申七夕》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唐朝· 李颀《古意(男儿事长征)》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唐朝· 李白《雉朝飞》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唐朝· 杜牧《题齐安城楼》

七字在首位的男孩名字
七字在首位的女孩名字
七字在末位的男孩名字
七字在末位的女孩名字
与七字同音的字
与七字同部首的字
与七字同笔画的字
与七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