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夫楺椎

首页 / 十夫楺椎
十夫楺椎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í fū zhī zhuī

释义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用法

十夫楺椎作宾语、定语;指人力气大。

近义词
十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释义: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 释义:谓相当稳妥可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许多人辗转相传。
  • 色彩:中性成语
椎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十夫楺椎”。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