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而叹

首页 / 望洋而叹
望洋而叹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àng yáng ér tàn

释义

见“望洋而叹”。

出处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用法

望洋而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叹息。

典故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在一篇《秋水》的文章中讲一个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黄河之神河伯看到秋天河水暴涨,黄河变得很宽阔,认为自己是天下最伟大的,他来到北海边,见到北海之神,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很可笑的
成语翻译
英语:

bemoan one's inadequacy in the face of a great task

俄语:

беспомощно вздыхать

望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喻徒有虚名之官。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望风希指”。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色彩:贬义成语
叹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