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云托月

首页 / 烘云托月
烘云托月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hōng yún tuō yuè

释义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比喻不从正面描绘;而从侧面点染以烘托突出主要事物。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用法

烘云托月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文学艺术等方面。

造句

1.有些诗人故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间接地去表现要描写的对象。

2.有些诗,诗人故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是旁敲侧击,烘云托月,间接地去表现他所要描写的对象。

3.全诗借烘云托月之法,不著一“春”字却写尽了春天的万般姿态。

4.李鹏飞同学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把小狗描写得活灵活现。

5.他在作品中经常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人物。

6.我们可以运用烘云托月的方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7.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8.关老师非常吃苦耐劳,天还没亮就披星戴月起来工作,吃饭时如流星赶月一般,马上解决又闷头工作,这种认真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劳动模范的称号,在颁奖大会上被众星捧月着出场,台下一干嘉宾全是烘云托月

9.天空上时而风卷残月,彤云密布,时而烘云托月,烟消云散。

10.倾刻间,军兵象烘云托月一般,簇拥着杨怀玉进了城池。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provide a foil to set off a character in a literary work

日语:

側面 (そくめん)のものでほかの物を一層 (いっそう)きわだたせること

烘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当地警察、记者和野人研究组织的烘托渲染下,众人上演了一出由野人引起的闹剧。
  • 释义: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同“烘云托月”。
  • 释义: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色彩:中性成语
月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拂晓时的清风;残余的月影。指天明时的景色。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也形容歌妓的清唱。残月:天将亮时的月亮。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张明比较多愁善感,因此她特别喜欢描写晓风残月的诗句。
  • 释义: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吟:吟咏;指作诗;弄:玩弄;玩赏;泛指自然景物。吟咏、玩赏风花雪月。原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而写作;现多指空虚无聊;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实际内容的诗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