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首页 / 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 色彩
    褒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用法

胸有成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典故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造句

1.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

2.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3.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4.我对自己期望的未来胸有成竹

5.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6.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7.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8.他可以想象出她现在的样子镇静自若,胸有成竹

9.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10.班长胸有成竹地说:“同学们别忙,我自有办法把这件事办好!”。

成语翻译
英语:

have the right answer for

日语:

胸(むね)に成算(せいさん)がある

俄语:

иметь готовое решение в голове <в душе созрело решение>

德语:

für etwas schon ein Konzept haben

法语:

avoir un plan bien arrêté

成语歇后语

肚子里长笋 | 肚脐眼里长竹笋 | 肚脐眼长笋子 | 顿顿吃笋子 | 心口窝生笋子;肚脐眼上长竹子;笔杆子吞进肚 | 牛吃笋子 | 顿顿吃生笋 | 笔杆吞进肚里 | 笔杆子吞进肚 | 囫囵吞笋

成语谜语

个个记心怀(打一成语) | 板桥画意在笔先(打一成语) | 人心节节高(打一成语) | 君子之心(打一成语)

胸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心地光明正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 色彩:中性成语
竹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见“势如破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吹弹乐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