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两立

首页 / 势不两立
势不两立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用法

势不两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典故
  • 东汉末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进攻孙权和刘备。孙权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张昭等主张投降,而周瑜认为要联合刘备,利用曹军不能打持久战的特点抗击曹军。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挥剑砍断案桌并发誓说要与曹操势不两立
造句

1.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2.你们两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怎么把关系处理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3.两房为了遗产的事势不两立,闹得不可开交。

4.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5.很明显,我同老头子至死也是势不两立

6.我们与那些企图危害祖国利益的不法之徒势不两立

7.我没料到他们为这一点小事竟会如此势不两立

8.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9.做文章呢,还是教书?因为这两件事,是势不两立的。

10.在这场纠纷中,双方势不两立,一直僵持到现在。

成语翻译
英语:

be irreconcilable with

日语:

両立(りょうりつ)できない

俄语:

непримиримый антагонизм

德语:

unversǒhnlich

法语:

il est impossible que les deux coexistent

成语歇后语

楚汉相争

成语谜语

鼎足而三(打一电影名) | 千姿百态相对坐(打一成语) | 一言为定(打一电影名) | 飒飒风独生(打一成语) | 此起彼伏(打一成语)

势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势穷力屈”。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势如破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立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 释义: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孤独无依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她已亭亭玉立,成了美丽的少女。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