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

首页 / 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AC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èi shǒ wèi wěi

释义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用法

畏首畏尾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hù)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造句

1.我们可能忧虑重重烦恼不安,举棋不定畏首畏尾,但最终,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在意。

2.你将对做大事畏首畏尾,不敢开始新的征途,不敢创造新的事物并把它推向世界,都是因为恐惧和自我怀疑。

3.而且不要忘记由于其缩写而知名的美国公民不是畏首畏尾的,一个希拉里扑集体在最后的战役期间受到媒体的关注。

4.他指出,监管改革面临的挑战在于,需要在畏首畏尾和矫枉过正中找到平衡.

5.印度和巴西不再畏首畏尾,承认国有银行应该有助于抵消经济周期的影响。

6.尽管辛格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改革派完人,但他的政府因仰仗共产党派别的选票在推动改革时变得畏首畏尾,并有着民粹主义的倾向。

7.萨拉班克先生说,“员工不应在试图改善办公环境这个问题上畏首畏尾。”

8.从未有人责备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评论员杰克?卡弗蒂是个畏首畏尾的人。

9.但是,墨守陈规、维护狭隘利益以及决策畏首畏尾的时代无疑已成为过去。

10.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放手去干吧!

成语翻译
英语:

be overcautious

日语:

肝(きも)っ玉(たま)が小さく,くよくよと考(かんが)える

俄语:

бояться всех и вся <всего бояться>

德语:

übervorsichtig

成语歇后语

惊破胆的兔子

成语谜语

前怕狼后怕虎(打一成语)

畏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畏:敬服;天:上天;命:命运。指顺从天意,按照命运的安排行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畏:敬畏。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畏:敬畏。敬畏天命,怜悯世人的困苦
  • 色彩:中性成语
尾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大街小巷。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元宵节晚上,全城的街头巷尾,家家都张灯结彩,挂起了大红灯笼。
  • 释义: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眉眼间的神色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 色彩:中性成语
"畏首畏尾"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