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首页 / 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释义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用法

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造句

1.是的,他知道我水平比他高,并且他当面对我承认这一点。但是当面对第三个人时,他却会三缄其口

2.日本的道德沦丧,不管是近来发生的情况,还是历史遗留问题,美国却三缄其口,颇耐人寻味。

3.当问他为什么虐待儿子时,他三缄其口

4.近来对于新政的事情,不管是开发商,还是代理行,即便是不那么直接敏感的问题,还是会有很多人三缄其口

5.银行家和叶刘淑仪会面后,对会议内容都三缄其口

6.人们一提起他儿子,她就三缄其口

7.他爱讲些顶好三缄其口的怪话,他读的书太多,他常爱逛逛栗树咖啡馆,那本是画家跟音乐家扎堆儿的地方。

8.对于国家机密,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9.无论怎么问,他就是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讯息。

10.在这种高压统治下,莫怪大家对许多事都三缄其口

成语翻译
英语:

speak with caution

成语谜语

品(打一成语) | 禁品(打一成语) | 哈哈哈(打一成语)

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 释义:指审问对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今天咱们三对六面,把话说清楚,免得今后出麻烦。
  • 释义: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色彩:中性成语
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骂声不断。
  • 释义: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想搞不正之风,托人走后门,我看还是免开尊口吧。
  • 释义: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