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

首页 / 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用法

分崩离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典故
  •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造句

1.如果德国央行拒不接受,单一货币或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2.混乱如分崩离析的局面,必定引发无法预料的灾难。

3.由于各派权力争斗激烈,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分崩离析

4.老董事长离世后,子孙们为财产反目,企业帝国迅速分崩离析

5.全球经济要么更加均衡,要么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

6.民主力量强大,让专权体制彻底瓦解,变得分崩离析

7.在和平演变的冲击下,苏联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8.东欧的几个国家关系紧张,已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边缘。

9.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局面。

10.好的制度能确保公司稳健经营,即使董事会变动也不会分崩离析

成语翻译
英语:

fall separately and split differently

日语:

四分五裂(しぶんごれつ),支離滅裂(しりめつれつ)

俄语:

распáд

德语:

in Verfall und Zersplitterung geraten

法语:

s'effondrer

成语谜语

山下月有影,树边留斧痕(打一成语) | 上山两个月,砍柴十八斤(打一成语)

分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张明每日在十字路口助人修车,从不收费,分文不取,赢得众人称赞,如雷锋般少年。
  • 释义: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路扬镳了。
  • 释义: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色彩:中性成语
析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毛举:琐碎列举。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举,详细地剖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把全文的结构向我条分缕析了一遍。
  • 释义:细致详尽的剖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缕:细致。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细微地分析。
  • 色彩:中性成语
"分崩离析"相关的名字
up